文|幸福娃配资炒股理财平台
弘一法师说:“人的本性,就是得到的时候不珍惜,失去之后才后悔,对过去的遗憾耿耿于怀,对曾经的美好念念不忘。”
人常把“拥有”当成了“永恒”。我们捧住新茶时,心底总以为这温热将永远持续下去,浑然忘却了茶终究要凉透。
得到之物一旦归于自己名下,便仿佛天生附带了不可更改的归属烙印。
殊不知,世间哪样东西不是匆匆过客?占有不过是租借——向时光租借,向命运租借,向不可预测的因果租借。
人捧着新茶,便以为那温热是永恒的,殊不知茶终会凉,人终会散。
人心又有个奇异之处:对于握在掌中的寻常日子,眼睛总是轻轻掠过去;但一旦失去,却如被水洗过一般,那褪色的景象反而突然鲜明起来,蒙上了虚幻而温柔的光晕。
往昔的苦楚被记忆悄然筛去,剩下的都是些玫瑰色的碎片,悬浮于心头。
这般滤镜,使昨日成为一座不真实的伊甸园,而此刻却显得黯淡无光。
记忆像把筛子,筛去苦涩,留下玫瑰色的碎片,悬浮在心头。
我们如此执着地回望,岂真是因昨日格外甜美?怕大半是今日之我,对那消逝的昨日,生出一种虚幻的掌控感罢了。
过去已尘埃落定,再不能反驳我们为它涂抹的油彩,再不能反抗我们强加于它的意义。
在不可更改的废墟之上,人终于获得了某种确定的安全感——这安全感的代价,却是以活生生的现在作了献祭。
过去已然定格,恰如一幅画被钉牢在墙上,再不移动分毫,我们便以为能牢牢握住它了。
于是,人便困在这往复循环里:拥有时视之若尘土,失去后奉之若明珠;当下的门明明敞开着,却宁愿去摩挲那早已关闭的昨日之门。
这不仅是健忘,更是心魂的迷途。我们总在别处,总在别时——唯独不在此刻,不在此地。
那扇门,其实一直都虚掩着。只是我们每每走到门前,却总忍不住要扭过头去,回望那早已锁闭、且不复存在的来时路。
于是,真正通往光亮的路,反而被我们自己的背影给堵死了。
此“迷”究竟何来?是心性蒙昧,是眼光短浅,是那点可怜的安全感在作祟。更深一层,却是对生命流动本质的畏惧与逃避。
过去如磐石般固定,未来渺茫难测,唯有此刻是流动的河,需要我们赤足踏入,承受其冷暖,感受其力量。我们却宁愿在岸上,对着干涸的旧河床叹息。
要破这迷障,先得识得一个“觉”字。觉什么?觉此刻手中尚存温热的那杯茶,觉窗外此时正拂过面颊的风,觉身边人一声轻咳里的疲惫。
觉,便是把自己从迷思的云端拉回大地的锚点。
弘一法师之言,如暮鼓晨钟,并非苛责人之常情,而是让我们看见那困住自己的无形罗网。
走出这座自造的迷宫,钥匙其实握在自己掌心:心门虚掩之处,透进来的正是此时此地。
懊悔是往事的余震,但此刻却是唯一能站稳的大地。莫将鲜活的日子抵押给死去的时光——每个此刻,皆是失而复得的礼物。
维嘉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